【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副局长(中国)张俊荣致辞
发布日期:2022-05-07

尊敬的各位嘉宾:

早上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

【新冠疫情下稳健而富有弹性的双边关系】

新加坡和中国有着长久友好且富有韧性的经济关系。尽管新冠疫情带来挑战,我们双边关系继续稳固向前发展,贸易和投资水平持续保持高位。两年来,我们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新加坡公司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并与各行各业的中国伙伴密切合作:

在创新和科技领域,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自202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六期中国—新加坡全球创新联盟加速器计划,超过50家新加坡创新企业与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公司展开合作,探索新的实践领域。

在生活和消费服务领域,新加坡公司也积极探索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新的联系方式。如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率领45家新加坡企业代表团参加,并且设立线上展馆,开展直播活动。

此外,许多中国企业,如腾讯、顺丰速运等也在新加坡设立了他们的东南亚总部。我们欢迎更多企业选择新加坡作为业务平台,并借此将产品和服务推向东南亚市场。

【时代背景下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展望未来,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我们期待中新两国建立更为紧密的贸易投资关系。自2019年举办第一届论坛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深远和深刻的变化,许多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我想分享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数字经济的兴起。新冠疫情以来,远程咨询、网购等线上业务增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黏性,数字化交易愈加普遍。传统的制造业,船舶业也在运用技术实现流程数字化。企业有机会通过数字化连接全球市场。

在国家层面,新加坡和中国正在讨论加强数字贸易连通性的方法。如新加坡通讯媒体发展局目前正在与深圳、重庆等城市进行合作试点项目,通过电子贸易文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交货时间,进一步加强新加坡和中国以及全球贸易网络的数字连接。行业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关的合规和监管要求。律师事务所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新的领域为新加坡和中国公司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持。

第二,绿色经济的增长。世界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新加坡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排放量从2030年的峰值水平减半的目标。中国也制定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计划。新加坡和中国公司可以在绿色可持续解决方案、绿色融资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做贡献。

两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已经进行了早期合作,如在城市解决方案层面,SP集团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在广州投资运营区域供冷供热和综合能源项目。在绿色金融方面,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于2022年1月在新加坡和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五年期绿色债券,为建筑物和清洁交通系统等绿色项目融资。这些均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三,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不断发展。2020年,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东盟设立总部。新加坡的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在法规管制领域为拓展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提供支持,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利用其在东南亚的强大业务网络,包括其对当地法律、文化的熟悉来促进争议解决。为了更好支持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业务的发展,我们也发挥了专业服务枢纽的优势,推出了新加坡专业服务公司指南,让外国企业更清晰了解我们专业服务的内容与生态系统。

【G2G项目、PBC平台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更好地把握上述领域带来的契机,公司可以考虑利用各种平台和合作伙伴网络。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企业,可以参与我们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如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等。这些项目位于中国快速发展地区,并且与新兴趋势息息相关,为想要进军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平台。

此外,我们也同广东、江苏等八省建立了商业合作理事会。借助于这些平台,企业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发展的优先要务,探索和中国当地企业合作的新领域。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至关重要,新中两国一直在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来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与贸促业务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通商中国等行业协会密切合作,为渴望进入双方市场的新中企业提供机会。如在2021年2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以及凯德置地、胜科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东南亚制造联盟倡议,通过利用东南亚各地制造工厂的地域分布,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利用现有的网络生态系统来聚合人才、调动资本、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业务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全球依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和亚太地区仍然存在诸多机遇。我们鼓励中新两国企业抓住机遇,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此次会议上收获丰硕的成果!

来源: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

Baidu
免责声明及版权等信息,请查看此处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留言咨询

Baidu
map